6/13/2013

博客來網路書店-開膛史 作者:蘇上豪


博客來網路書店-開膛史 作者:蘇上豪

 重返發現與探索的現場,  揭露醫學的光明與黑暗;  最會說故事的醫生--蘇上豪,  要告訴你「借刀醫人」的歷…


標籤:博客來網路書店,博客來,博客來網路書局,博客來書店,博客來e-coupon,博客來書局,博客來書籍館,博客來e-coupon 2013,博客來售票,網路書店,柏克萊,1i6博客來網路書店,柏克萊書局,博客來售票網,柏克萊網路書局買書,books 博客來網路書店,柏克萊網路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,

開膛史


博客來網路書店-開膛史


作者:蘇上豪
出版社:時報出版
語言:繁體中文


內容簡介-開膛史

重返發現與探索的現場,
  揭露醫學的光明與黑暗;
  最會說故事的醫生--蘇上豪,
  要告訴你「借刀醫人」的歷史。

  羊血、牛血、雞血……
  從前的人們曾經輸過這些血!?

  行刑、放血、割痔瘡……
  竟然是中世紀歐洲理髮師的兼職工作!?

  鐵氟龍、威而鋼、盤尼西林……
  都是無心插柳柳成陰的奇妙產物!?

  外科手術之父是誰?解剖學之父又是誰?是誰首先在手術中使用麻醉藥品?又是誰制定了手術前消毒與清潔的程序?這些關於外科手術的種種史料,作者藉由輕鬆的故事,將始末娓娓道來,讓讀者重回醫學啟蒙的年代。



作者簡介-開膛史

蘇上豪

  高雄人。1985年進入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就讀,在繁忙的課業之餘從事文藝創作,曾連續獲得國防醫學院「源遠文學獎」1988及1989年小說獎第一名。

  2010年起,受邀於網路「散文專欄作家交流平臺」,以「島國良民」為筆名,透過簡短的故事,發表有關醫學的科普散文迄今。現為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。

  處女作《國姓爺的寶藏》(2012時報出版)獲選《中時》開卷一週好書、臺中市文化局「臺中之書」、《亞洲週刊》年度十大小說等殊榮。



名人推薦-開膛史

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、臺大醫院內科部加護病房主任 黃瑞仁
臺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 劉宏輝

  把專業理性的醫學,注入感性文學的溫潤,且時時表露道德倫理的思量及靈性聖潔的情操,本書可謂集天、人、物、我通識教育之大成。--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 陳漢湘

  這本書的內容豐富,對學習醫學的年輕人有很大的幫助,也給非醫界的朋友了解醫師的養成過程艱辛,此書若能廣為流傳,定能消除目前緊張的醫病關係,至屬所盼。--博仁綜合醫院院長 王建哲

  醫者處在醫學進展突飛猛進,但醫療大環境日益複雜的今天,作者仍能妙筆生花,於行醫之餘盡情揮灑醫療點點滴滴的故事,做深入淺出的描述,並彙集成冊,非常值得一般民眾增廣見聞,一探醫學殿堂的奧妙,也提供醫界同道不同的人生經驗分享。--博仁綜合醫院副院長 康志森

  蘇醫師這本外科醫學史論,應該不是只寫給一般人看,因為內容包括他的醫學訓練、臨床經驗談,對象應包括他的同業有志走外科的後來者參考。我因此樂得向兩方面的讀者推介,同時也期待蘇醫師仁心濟世之餘,陸續再有這方面故事出版。--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翁佳音

  上豪醫師把外科的淵源、歷史、轉化的經過,那麼生僻、不為人知的歷史,引經據典,以古述今寫出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事物……讀完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對自己,對醫療知識與如何面對醫師,有著進一步的了解。--頑石文創開發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天鐸



內容連載-開膛史

§內文1
形外科之父

接受心臟外科手術後的病患,有些會因為發生併發症,接受其他外科醫師的診治。

例如有人因為腸子阻塞不通,甚至是腸胃出血,需要消化系統的醫師開腸剖肚;也有人移除不了呼吸器,到最後得拜託胸腔外科或耳鼻喉科醫師,為他們實施「氣管切開」的置管手術;更有病患在心臟手術後昏迷不醒,最後發現是腦出血,要商請神經外科為他們做「開顱術」清除血塊,避免腦組織受到壓迫而壞死……。

上述的併發症雖然林林總總,但會診的外科醫師都脫不了「見招拆招」的模式,把眼前的問題解決了即可,不需要去思索當次手術的「配套措施」。但是,有一個科別和心臟外科合作時,和上述的醫師不一樣,除了要「實用」以外,還必須兼顧「美觀」,那就是整型外科醫師。

由於大部分的開心手術是將胸骨用電鋸打開,才能看清楚整個心臟,然後再施行手術。所以要是術後傷口有感染,甚至於造成胸骨的「骨髓炎」的話,常常會使得胸前有大片組織的缺損,情況嚴重到傷口關不起來時,就需要整型外科醫師的幫忙,在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」的考驗下,他們就必須利用胸大肌、腹膜或者是大腿的皮瓣,巧妙的將傷口關起來,並且還要想辦法,讓提供給傷口組織的地方,外表看起來跟沒什麼大事發生一樣。這樣的功力,讓身為心臟外科醫師的我,既感到驕傲又不得不佩服。

整型外科的英文名稱叫“Plastic and Reconstruction Surgery”,翻譯後應該叫做「整型與重建外科」。但由於臺灣有太多醫美診所的影響,讓一般人對整型外科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割雙眼皮、隆鼻、隆乳、打脈衝光等等讓人看起來「美觀」的處置上,而不知植皮、燒燙傷、脣顎裂修補、變性手術、接斷指等等更複雜的手術,都需要學有專精的整型外科醫師介入。

整型外科中的“Plastic”是從希臘字“Plastike”演變而來,是「模鑄」或「鑄造」的意思,“Plastic surgery”雖然是十九世紀的德國外科醫師Karl Ferdinand von Graefe所創的字眼,但在希臘羅馬時代,以「整型」為概念的外科處置早已風靡一時。

根據文獻記載,當時的人偏好兩種手術:一種是去除背上的疤,一種是把孩提時期被割去的包皮「補回來」。

背上有疤,看在羅馬人眼裡,會覺得是種恥辱,因為這在當時會被認為可能是在戰場上心生恐懼,拔腿向後逃,背上被敵軍殺傷而造成。另有一說是被敵軍俘虜後嚴刑拷打,背後遭鞭笞所留下來的。因此,背上有疤的人會找外科醫師處理解決。

另一種有關包皮的手術就更有趣了。在古希臘羅馬時代,包皮是男性的必需品,是不可以輕易割掉的。據說在那個時代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,不論是參觀者或比賽者,都必須裸體參加,女性是不被允許入場觀賞的。當時男人出場時,如果龜頭露了出來是不神聖的行為,所以所有男人都必須有包皮,如果沒有包皮,則會將包皮往前拉,並且用線綁起來。

如果有人包皮過短,抑或是包皮在小時候被割了,外科醫師就要想辦法幫求助者「生」出來。這件事在羅馬帝國時代早期的百科全書作者塞蘇斯(Celsus)的筆下記錄了下來,只可惜沒有把方法流傳後世。

不過,雖然說希臘羅馬時代就有整型手術,但公認整型手術的開端是在西元前六世紀的印度,蘇許魯塔(Sushruta)醫師所施行的「鼻整型手術」。因為古印度對於「通姦」的刑罰就是削去鼻子,所以造就了此一手術的出現。

蘇許魯塔醫師那時候是在古印度大城瓦拉納西(Varanasi)行醫,聰明的他利用額頭的皮膚移位,巧妙地包覆住被削去的鼻子,幫患者重新整修出新的鼻子。他把這樣的方法詳細記錄在他寫的一本書Sushruta Samhita裡,曾經被翻譯成阿拉伯文,傳到阿拉伯世界,不過沒有流傳到歐洲大陸。

但是在一七九四年,一位署名B. L.的作者,將上述的方法翻譯成英文,發表在《紳士雜誌》(The Gentleman’s Magazine)裡面,雖然沒有造成大轟動,卻也引起一位英國外科醫師卡普(Joseph Constantine Carpue)的重視。結果他隻身到印度,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學習蘇許魯塔醫師的方法,並且將這個方法改良,再帶回歐洲。

一八一五年,卡普醫師首度將他的方法在歐洲施行,做了第一例的「鼻整型手術」,但是大家似乎有意無意忘記了原創的作者蘇許魯塔,而把這個方法叫作「卡普氏手術」(Carpue’s operation)。

不過歐洲的醫師也不是省油的燈。在文藝復興時期,當時梅毒盛行,有人因為受到感染而使得鼻子腐爛變形,義大利的外科醫師塔利亞科齊(Gasparo Tagliacozzi)突發奇想,用病人的上臂重建鼻子。方法是把病人的手高舉,固定在病人的頭上,然後此時將鼻子縫在病人的上臂內側,等到鼻子和上臂長在一起後,再把上臂供給鼻子的組織削下來,最後手、鼻分離,將上臂的傷口縫起來,再將有了新組織的鼻子修成一定形狀。


來源~博客來網路書店-開膛史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